埃塞俄比亚(Ethiopia)是个很理想的非洲旅行起始国,这里几乎可满足所有对于非洲的期待。在拉利贝拉(Lalibela)感受红色火山岩的古老教堂,到Aksum的古墓中探险,仰望那座有1800年历史的擎天石柱,徒步涉险于Simien邂逅闻所未闻的鸟类与各种野生动物,或者去西南部低地探访古老的部落。对语言痴狂的旅友,飞到埃塞俄比亚去学习古老奇特的阿姆哈拉语吧。 当地语言: 意大利语。
埃塞俄比亚境内生活着闪族、阿姆哈拉族等80个部族,各自有其独特的语言体系和习俗传统,据粗略统计,所有部族的语言加在一起将近83种,方言更多达200种。因为长期与外界隔绝,有些少数民族至今还保持着原始部落的生存风貌。 塞俄比亚人几乎顿顿不离的主食“英吉拉”——一种用苔麸粉制作的发酵饼,生肉末,和用“瓦特”、咖喱粉、辣椒及一种酱调制的菜肴等埃塞俄比亚传统食品。 埃塞俄比亚乡间有一种常见的叫做“土库里”的民居,通常是中间用一根木柱支撑,再用树枝、竹竿或芦苇作骨架搭成的圆锥形的茅棚。一般一个“土库里”中,住着一户人家:夫妇俩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富裕人家居住的“土库里”四周设有围栏,院里还盖有厨房、库房、牲口圈等。 埃居民多信奉埃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及其他宗教。各宗教间相处融洽。主要禁忌多与宗教有关,如进入教堂或清真寺要脱鞋等。 常见礼仪:初次见面通常握手;如果遇到长者,要握住其双手;如果是熟人见面,除握手外,还行贴面礼、互碰肩膀等;埃人说话谦恭,很少大声喧哗。埃塞俄比亚因民族众多、语言多样、字符特殊、年历独特、加上传统的工艺美术、服装、节日和饮食,使它保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埃塞俄比亚被认为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熔炉,其中有闪米特族、尼罗河流域语群、库希特族和奥莫特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装。在埃塞的北部地区,白色的绣有各种花样的棉布服装非常普遍,当地人叫它"Shema"。在南方,棉布做的花布服装也很常见。传统的文身作为装饰在埃塞很多地区仍然存在。还有多种多样的金、银、珠宝搭配服装穿戴。在大多数城市里,西服也很常见。象很多别的方面一样,埃塞俄比亚菜也是别具风味的。参加埃塞俄比亚宴会意味着参加这个国家的又一个多彩有趣的仪式。 "injera"宴,通常有发酵的像甜饼一样的面包,还有辣的腌菜和高档咖啡。埃塞俄比亚高原是非洲重要农业区,世界咖啡原产地。就像茶的故乡中国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一样,“咖啡之国”埃塞俄比亚,也有沿袭了好几个世纪的咖啡文化。 埃塞俄比亚有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它主要与人们的生活风格有关。源于教堂、历史悠久的绘画传统对埃塞俄比亚独特的工艺美术事业起到一定的作用。关于所罗门国王和示巴女王故事的著名"喜剧漫画"常常是传统绘画的雏形。南部地区的木雕面具以及哈拉尔地区花样繁多的十字架深受游客的喜爱。还有竹制的管弦乐器和小鼓是多种多样的传统乐器中的一部分。 埃塞俄比亚高原的自然条件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海拔1,800米以下的低地及河谷中气候湿热,为热带草原气候,局部湿地有热带森林分布,各月气温皆在20°~26℃间,一般种植椰子、香蕉、甘蔗、咖啡等热带作物;1800~2400米的高原部分,气候暖和、凉爽宜人,月均温在14°~19℃(冬季晚上可在5°~10℃之间),气温变幅小,四季如春,适宜农耕,全国三分之二的耕地和居民都集中在这一带,埃塞比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即在这一带;2400米以上的高山,气温较低,夏季月均温15℃左右,雨量丰富,高山草地广布,为林牧业地区。 埃塞俄比亚(Ethiopia)是个很理想的非洲旅行起始国,这里几乎可满足所有对于非洲的期待。在拉利贝拉(Lalibela)感受红色火山岩的古老教堂,到Aksum的古墓中探险,仰望那座有1800年历史的擎天石柱,徒步涉险于Simien邂逅闻所未闻的鸟类与各种野生动物,或者去西南部低地探访古老的部落。对语言痴狂的旅友,飞到埃塞俄比亚去学习古老奇特的阿姆哈拉语吧。 当地语言: 意大利语,英语电源插座: C E F 电压: 220V 频率: 50HZ 埃塞俄比亚境内生活着闪族、阿姆哈拉族等80个部族,各自有其独特的语言体系和习俗传统,据粗略统计,所有部族的语言加在一起将近83种,方言更多达200种。因为长期与外界隔绝,有些少数民族至今还保持着原始部落的生存风貌。 塞俄比亚人几乎顿顿不离的主食“英吉拉”——一种用苔麸粉制作的发酵饼,生肉末,和用“瓦特”、咖喱粉、辣椒及一种酱调制的菜肴等埃塞俄比亚传统食品。 埃塞俄比亚乡间有一种常见的叫做“土库里”的民居,通常是中间用一根木柱支撑,再用树枝、竹竿或芦苇作骨架搭成的圆锥形的茅棚。一般一个“土库里”中,住着一户人家:夫妇俩和他们未成年的子女。富裕人家居住的“土库里”四周设有围栏,院里还盖有厨房、库房、牲口圈等。 埃居民多信奉埃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及其他宗教。各宗教间相处融洽。主要禁忌多与宗教有关,如进入教堂或清真寺要脱鞋等。 常见礼仪:初次见面通常握手;如果遇到长者,要握住其双手;如果是熟人见面,除握手外,还行贴面礼、互碰肩膀等;埃人说话谦恭,很少大声喧哗。具有3000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纪建立努比亚王国。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苏姆王国,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纪,阿比西尼亚王国兴起,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国。1889年,绍阿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称帝,统一全国,建都亚的斯亚贝巴,奠定现代埃塞俄比亚疆域。1890年,意大利入侵,强迫埃塞接受其“保护”。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意被迫承认埃塞独立。1928年海尔·塞拉西登基,1930年11月2日加冕称帝。1936年,意大利再次入侵,占领埃塞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国。1941年,盟军击败意大利,塞拉西于5月5日归国复位。1974年9月12日,一批少壮军官发动政变推翻塞拉西政权,废黜帝制,成立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1977年2月,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中校发动政变上台,自任国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军人为主的“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推行一党制。1987年9月,门格斯图宣布结束军事统治,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8年3月,埃塞爆发内战。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推翻门格斯图政权,7月成立过渡政府,埃革阵主席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任总统。1994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1995年5月举行首次多党选举。8月22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梅莱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数党主席身份就任总理。埃塞俄比亚因民族众多、语言多样、字符特殊、年历独特、加上传统的工艺美术、服装、节日和饮食,使它保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埃塞俄比亚被认为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熔炉,其中有闪米特族、尼罗河流域语群、库希特族和奥莫特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装。在埃塞的北部地区,白色的绣有各种花样的棉布服装非常普遍,当地人叫它"Shema"。在南方,棉布做的花布服装也很常见。传统的文身作为装饰在埃塞很多地区仍然存在。还有多种多样的金、银、珠宝搭配服装穿戴。在大多数城市里,西服也很常见。象很多别的方面一样,埃塞俄比亚菜也是别具风味的。参加埃塞俄比亚宴会意味着参加这个国家的又一个多彩有趣的仪式。 "injera"宴,通常有发酵的像甜饼一样的面包,还有辣的腌菜和高档咖啡。埃塞俄比亚高原是非洲重要农业区,世界咖啡原产地。就像茶的故乡中国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一样,“咖啡之国”埃塞俄比亚,也有沿袭了好几个世纪的咖啡文化。 埃塞俄比亚有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它主要与人们的生活风格有关。源于教堂、历史悠久的绘画传统对埃塞俄比亚独特的工艺美术事业起到一定的作用。关于所罗门国王和示巴女王故事的著名"喜剧漫画"常常是传统绘画的雏形。南部地区的木雕面具以及哈拉尔地区花样繁多的十字架深受游客的喜爱。还有竹制的管弦乐器和小鼓是多种多样的传统乐器中的一部分。 埃塞俄比亚高原的自然条件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海拔1,800米以下的低地及河谷中气候湿热,为热带草原气候,局部湿地有热带森林分布,各月气温皆在20°~26℃间,一般种植椰子、香蕉、甘蔗、咖啡等热带作物;1,800~2,400米的高原部分,气候暖和、凉爽宜人,月均温在14°~19℃(冬季晚上可在5°~10℃之间),气温变幅小,四季如春,适宜农耕,全国三分之二的耕地和居民都集中在这一带,埃塞比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即在这一带;2,400米以上的高山,气温较低,夏季月均温15℃左右,雨量丰富,高山草地广布,为林牧业地区。